二十國集團(G20)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17日至18日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,各成員國代表將圍繞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重點、難點與展望等議題進行討論,其中,各國經濟恢復政策之間需提高協(xié)同性成為與會者重點討論的內容。
印尼總統(tǒng)佐科在線上致辭中表示,疫情還遠未結束,世界經濟仍在艱難恢復。各成員國必須協(xié)同、合作,應對全球范圍內的不確定性,包括通貨膨脹、糧食短缺、供應鏈不穩(wěn)定、能源轉型、數字化等等。本次會議需要推動相互協(xié)調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制定,以解決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,使全球經濟增長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(xù)性。
據印尼央行行長佩里•瓦吉約(Perry Warjiyo)介紹,本次會議主要討論六個議題,即推動經濟恢復的脫困策略、應對疫情“疤痕效應(Scarring Effect)”、數字時代支付方案、可持續(xù)金融、金融包容性和國際稅務。
瓦吉約表示,首先,從疫情中全身而退是各國政策制定者最為關注的問題,然而在經濟復蘇進程中,一些國家經濟政策正;╪ormalization)的速度要快于其他國家,已經開始調整貨幣政策并減少刺激措施,這將導致全球金融環(huán)境趨緊,進而造成新興經濟體的資本外流。因此,各國間不同步的“脫困”政策將會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負面的溢出效應。
此外,疫情導致的失業(yè)率高企、投資疲軟和生產率降低等問題,如果沒有得到妥善解決,勢必會留下長期難以消除的“疤痕”,阻礙經濟恢復健康的進程,因此,迫切需要討論如何解決由疫情的“疤痕效應”所引發(fā)的系列風險。
據悉,在新一輪由奧密克戎變異病毒引發(fā)的全球疫情的背景下,此次會議的舉辦地由巴厘島改為首都雅加達,并采取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,與會者可自行選擇參與方式。
東南亞第一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是2022年G20主席國,本屆G20峰會主題為“一起恢復,恢復更強(recover together,recover stronger)”。
IMF:供應鏈亂象可能持續(xù)至2023年 考驗歐洲央行
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警告說,供應鏈的中斷在去年很大程度影響了歐元區(qū)的經濟增長,并且因為疫情因素可能會持續(xù)到2023年,對歐洲央行構成了考驗。
總部位于華盛頓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周四在一份報告中表示,長期的供應瓶頸前景給貨幣政策制定者帶來了挑戰(zhàn),盡管因為供應中斷和能源價格飆升等因素造成通脹短暫走高,但保持中期的通脹預期穩(wěn)定是關鍵。
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和經濟學家們表示,目前供應鏈沖擊大多是暫時的,薪資可能只會適度上漲。因為這個原因歐洲央行決定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直到通脹穩(wěn)定在2%的中期目標是有道理的,目前通脹超過5%。
自新冠危機以來,勞動力和零部件的短缺、運輸滯留和封鎖一直困擾著世界經濟。盡管隨著病例數減少和許多國家放寬限制,一些最嚴重的中斷開始消除,但IMF警告說,類似于奧密克戎的新突變病毒可能會造成進一步的干擾。
(關鍵字:經濟復蘇)